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文化 > 王砚辉书法集之《书法与艺理》草书

王砚辉书法集之《书法与艺理》草书

2022-04-20 来源:本站  浏览:    关键词:王砚辉书法,王砚辉

草书.jpg

在我15岁左右的时候,曾读过王右军的《草诀百韵歌》,记得在当时,有三分之二的字还不认识,只好请教邻居家爷爷,一边认字,一边学着写。当时,由于抱着一种好奇心理,所以在学的时候,他给我讲得很详细,我也就学得很认真,基本上读懂了其中的意思和玄妙之处。如: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长短分知去等的意思。他每给我讲一回,临走时都要语重深长地叮咛几句。草书出了格,神仙都认不得。时间久了,我不但认完了所有的字,而且读懂了《草诀百韵歌》里的所有内容,更明白了草书法度的严谨。

1.jpg

十年过后,我又认真地读了于右任的标准草书。这才明白一个很深的道理,学习草书不但要懂得草书的书写法度严谨,而且更明白学习草书其中玄妙的一点,就是如何运用草书,怎样去普及、发展和弘扬草书。

为了普及、发展和弘扬草书,才有了书圣的《草诀百韵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等等。这些作品的问世,绝对不是单纯地炫耀书法家自已。而是让普通人都能掌握运用草书这门艺术。今天,把这些话写在前面其目的是告诉书法爱好者和研习草书的朋友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和发展草书。

草书是一种汉方块字体中不等形的多元素体态,是汉文字急剧变化的一种书写手法。它也是大雅之堂上的佳作珍品,受历代书法家的喜爱、敬仰和推崇。草书也最能代表书法家的个性特点,是书法家挥洒泼墨、抒情畅兴的一种常用书体。

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发展,草书也不断发展、变化,其立意也在不断创新、提高。早期的草书,带有隶书的韵味,叫章草。章草一说是汉章帝喜欢这种字体,故谓之;一说是朝臣奏本因"急就章"而为之。这种草书,条理、章程法则、细节都很明确。到东汉后期、魏晋时,草书就基本上脱离了隶书的笔画,当时的草书,笔画多用连接,偏旁部首混用,假借亦多,但都非常规范化。

书圣王羲之撰写了《草诀百韵歌》,规范了草书书写之法,以供后人学习临写,其转折顿挫分明,字体匀秀婉转,称之为今草。也就是说,隶书的草书为章草,楷书的草书为今草。

到了唐代,草书进一步发展。其书奔放不羁,变化无穷,气势磅礴,书体顺势而连,钩挑盘旋,若飞瀑扬雪,一泻千丈。但点滴均在绳墨之中,其光照千秋,是谓之狂草。

当代于右任先生进一步研究,完善地推出标准草书,为我们学习运用草书,发展草书和弘扬草书,指明了方向。

草书古往今来,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忘情于草书创作的书法家大有人在。成就卓著的草书名家、大家,历代都有。他们以出神入化,惊世骇俗的业绩,使草书在书法艺术的天地里占有着崇高的地位。刘熙载说∶"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止于至善耶……

2.jpg

草书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以龙腾虎跃,飞动取势;以展放纵横之志,以托散郁结之怀为目的;以至贵不能抑其高,以妙测不能量其力的至高、至上至尊的艺术手法,使满篇布局,妙不可言。草书以奇壮莫测,以变化无穷的艺术特征,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任何一门艺术都无法达到的。

草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腾飞与变化,可以说腾飞带来难以穷尽的变化,是草书运笔法度与形态的反映。这种变化反映出难以名状的特点,就是呈现出极为强劲的飞腾之势。草书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形式。从点画、结体到章法、笔法,从速度、力量到韵律、情趣的种种姿态,莫不处在生动而丰富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就是灵转入妙的腾飞之势的集中表现。一切都似随意为之,却又无一笔妄下。

草书从结体变化上,每个字都有相互不同的造型。这些造型并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是把草书创作艺术规律与书法家毫无拘束的心态与手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任意挥洒,顺应发挥,是追风逐电的运笔节奏。它以势来而不可止,势去而不可求的笔意,往来布阵,形成了草书章法布局随机应变,自然灵活,结体巧妙的艺术风格。即使同一个字在同一个书家的笔下,由于处在不同的章法组合和不同的手法之中,其笔墨的韵味,挥洒节奏就不同。因此表现出的形态,总是千变万化。

不论是草书大家、名家,还是初学草书的朋友们,认真掌握飞动与变化的灵活性、自然性、微妙性,是非常重要的。若能在创作中自由而充分地把变化与飞动融汇到自己的个性之中,利用自己的才气把它发挥出来,我认为他就会成为一名很了不起的草书大家。

草书在不断的连续与婉转中用笔画组合成字,字与字再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它一般都不会笔笔另起,通常采用画断意不断的艺术手法,作为连接。这一方面使草书不仅在左右结体上,而且在上下字的关系安排上,出现了更多的连绵。这种连绵写法,使草书在用笔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连绵婉转的书写技法,分笔连、丝连。笔连,是指点画之间,在草书书体形成中由多笔连在一起,用一笔去完成。丝连,是指草书在字里行间,用笔上以牵丝引带构成的相互连接。连绵是草书书法一个相互照应,相互连接的技巧与表现手法。通过这种连绵不断的婉转手法来表现草书,完 成草书独具的艺术特点。

一幅草书呈现的连绵婉转之美,是取决草书成败的关键所在。历代草书大家的作品留给了我们认真探索的轨迹,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他们笔下,我们可以享受到草书笔画连绵婉转,往来自然带出的形迹。既随势而来,又随意而去。笔笔相生,字字相望,既沟通了脉络,又强化了气势。连绵婉转的技巧,一在于表现笔势的承递,二在于表现内外上下节奏相互照应。一轻一重,一粗一细,点画与牵丝既相连,又相异,这就是草书连绵与婉转节奏规律的完美体现。笔势不仅表现出于连,也能含于断。一断一连,藕断丝连,形断意不断,展现出迹断势连的一个奇特效果,变化多端,妙趣横生。整幅作品也就是若断若连,不粘不脱,神融笔畅,超逸绝尘。

32-33.jpg

这种连笔往往构成了草书许多大小不一的形状,这些形状使草书结体和章法具备了一个独有的艺术特征"钩环盘纤"。而圈眼的环形变化与配合,则活泼生动,毫不雷同。增加了草书盘旋勾连的动态美。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掌握了它挥洒起来既能顺应笔势而就,又能达到整体效果匀称;既充满自然情趣,又能全面发挥书法家的畅兴。多么奥妙的艺术手法!

草书与楷书的用笔虽同出一理,但又各有不同。草书不注重逆锋回笔,而是乘锋带出,顺势而落。钩挑转折,以旋为主,笔画顺畅,行气贯通,自然为妙。婉转流畅处与行书接近,但比行书放荡。草书结体以简为主,表现手法常为生画而意存,多用符号代之。在一幅龙腾虎跃的草书作品中,也蕴涵着对立的一面——静的流露。其手法是用来突出草书的动态美与韵律变化、上下节奏的和谐美。

草书居动而致静,动中有静,其表现为用笔老辣,书法作品沉着身稳,刚劲有力,更显现草书的法度严谨与超逸。草书禁忌毫端转换处,行之无度,又复鲁莽,笔无收煞,拖泥带水,浮滑油腻,拐瘸残骨,无丝无筋,及至不可辨认,无形无体无意态的状况,使书不能识其全。

楷书则居静而致动,静中寓动。其手法表现线条的生动灵活,使楷书不僵死有生机。动静互相转化,互相渗透,对立而又统一。这就是楷书与草书的动静观不同之所在。尤能表现出草书挥洒超脱,疾缓有度,束放合法,轻重随意,连笔顺势,风韵超逸,变化无穷的形体之美和其艺术魅力。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谈到,"大令草(王献之的草书),常一笔环转,如火箸划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细观书圣王羲之十七帖,转折处无一笔不负顿挫之意。凡古人留给我们的,都必须借鉴。只有传承古法,才能从继承中求发展。只有不断研究提高,才能在探索中求创新。

从楷书与草书的动静关系来说,楷书以静致动,寓动于静中,以求其神韵生动。草书则以动致静,动中蕴涵着静,以求其狂放变化中的严谨与沉稳。

如何学习草书,首先要有良好的楷书基本功法。因为草书体态多姿,用笔变化无常,所以必备扎扎实实的行楷笔法功底,方可为之。如其不然,唯恐学起来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其次要认识草书,了解草书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规律,只有掌握草书的基本知识后,才能谈到学习草书。即先识其体,后求其笔,再尽其势而求其神。只有掌握了草书的基本原理知识后,方可置身于碑帖之中求其画。按朱履贞所说的,选最好的帖临。《孙过庭书谱》《智永千字文》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均属其中佼佼者。

学习草书临帖之方法很多,当以纸笔练写为主。为灵活长效方便,可因地制宜,学而时习之。坐可以书之在膝,睡可以席为纸,就可以在地面上比画,行可思之于心。总之,要练而不断。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学草先学《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把古人的笔帖当座右铭,临写过千百遍后尽得其意。使钩挑转折顿挫之法,形态俱矣。然后再求情生笔,笔力足矣。再求其变化,书之本也。在临帖中求笔法,求形态,求变化,求性情,求力度,均为基本功的练习。临帖习字,要先求其质,后求其量,再以量变厚积,方可达到质的飞跃,使草书达到进一步的升华。博采众家之长,求其点画之峭劲,笔力之婉转超逸。只有达到了形神俱备,性情可求,笔力极足的水平,才能有穷极变化之能事,方可为创作之始也。

48-49.jpg

草书之奥妙,《百韵歌》谓曰∶"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毫厘虽欲辩,体势更须完"。飞笔而补势,沉稳而雄健。点撇捺画、落笔收煞自然,浓淡干枯,虚实衬托,奥妙无穷。好似山间的云雾,雾起山无踪,雾散山万重。一隐一现,这虚实相生,阴阳变化都在其中。凡见过此景的人,俱深谙其情,尽揽其无穷之美妙。

草书的变化,如宇宙间万物一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轻柔如娟,时而袅袅婷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像飞流急转,时而如瀑布千丈倾泻,时而如绵绵浓露翠枝,时而如火着枯滕粗干。形态千变万化,气象万千。

草书的虚实衬托,像自然界的云雾一样玄妙,能从不同层面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情感、意识。草书手法的多层次来源于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大小,线条移动的迟速点画的粗细、长短和章法的布局。草书的黑白关系,还有线条的断与续,墨色的浓与淡,干枯与湿润,等等,都是书法家技巧与手法的具体表现。草书的用笔虚实,直接影响着书法作品的质量。用笔不实则欠沉稳刚健。用笔无虚则欠圆滑洒脱。纯实笔则倦怠僵滞。虚笔多,则轻浮油滑。虚实并举,妙在巧用。既要虚实相生,又要速合快离。虚实的妙法,在于即合速分,形在合并,意在分离,一离一合,神韵出焉。此乃虚实兼到之谓也。

116-117.jpg

书法所谓用笔之精道,即"楷书不楷"、"草书不草",意在书法之行笔也。楷书书法行笔,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充分表现了形散其外,力聚其内,点画分布均匀,虚实谐调一致,气度超拔俊逸的美感。草书书法疾速中含沉稳,更显笔法老辣,法度严谨。笔笔厚重自然,如浇如铸。沉稳中寓疾速,是为求其力而蓄势,现显笔法疾速随意而有度,笔笔均在变化之中,但无一笔妄下。

决定行笔的快与慢、疾速与沉稳,均依照字形的笔画而定。有些字体的笔画需要以疾风迅雨之势来表现,可快速用笔。有些字体,须用笔老练,雄厚沉稳,则缓慢用笔。若在行笔落墨处,偶有陡起迅疾,均是以贯通翰墨淋漓尽致之意,达到抑扬顿挫,收煞分明的目的。这些都是为了恰如其分地表现钩挑撇捺的峭劲,笔画转折顿挫的恰到好处。无论是连而不断,束敛相抱,婆娑四垂,古藤缠绕,还是错落参差,承上启下,或是峰峦岳岭,无往而回收,都可谓草书用笔之精妙也。

草书的结体,一般偏正结合,险夷结合,和而得中。有偏高偏低、偏长偏短,有两旁偏斜偏正,等等。好比国画大师,用同样一笔彩,在同样的一张纸上,能画出千姿百态,相貌不同的人物和花鸟来。这一切一切的变化都在用笔的功底上。

草书最重笔力,奚以固之。其结体要力避一般化,要出奇制胜。最难的就是敢破,敢于作险。要大胆,艺高人胆大,只要书法娴熟,一切尽随其心。

草书大家不但敢想、敢破,还要大胆地敢创。唐僧怀素晚上听嘉陵江水流的声音,心里感应起了巨大的变化,使自己的草书取得了成功。这和诗人一样,杜甫《秋兴八首之二》三、四句曰∶"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猿猴的这种呼叫声发出,恰如其分地与杜甫想望长安心理连结在一起。起到了一个比兴的作用,这个比兴就是猿猴的那种幽怨、凄厉、无助的声音,使诗人杜甫在夔门完成了秋兴八首的七律诗。如果没有这个环境,他一定写不出绝妙的诗来。正如嘉陵江水陶冶着怀素的情操一样。使怀素创作书法的那种心态在嘉陵江滔滔不绝、连绵不断的水声中,上下翻滚,在浪花中,不断起舞。就这样,怀素的心境,意境与草书痛快淋漓的笔法融在了一起,才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可磨灭的典范;才有了"铁画银钩王羲之书法,旋凤聚雨唐怀素笔意"这副妙联。

50-51.jpg

谈到书论,唐代孙过庭的《书谱》讲到用笔∶"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纤纤乎,初月出来那么悠然、明亮,悬挂在高空。一个书法家的心境、意境和他书写的墨迹能够使人感觉到如新月一样悬挂高空,是多么得美妙!犹有众星之欢呼,罗列于河汉,是多么得神奇!这整个场面,给人以思忆想象。一幅幅画图,若月朗良宵、星辉长空、风云徒起、变幻莫测的奇异幻景;一幅幅千姿百态,绚丽灿烂展现在书家的笔下。

说到书论,清代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都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书法的道理他们讲的比我们多,更比我们透彻。我们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和宇宙大自然相比,真是微不足道。我们的作品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果把我们这个微不足道的动作,能同浩大的宇宙,能和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壮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那就肯定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一位书法家。

23.jpg

大自然的发展,星河的运转,万事万物皆为一体。都有它的目标,都有它的规律。我们对这个大世界,只有敬畏二字,只有把它融入我们的书法作品里才能产生妙境。所以过去的大诗人、大书法家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踏遍千山万水撷取大自然之奥妙,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样本,取之不尽的营养宝库。张旭常常看公孙大娘舞剑器,结合自己书法意境,联想翩翩,思飞神扬,使自己的书法艺术上升到最高境界。这仅仅的一个舞蹈器具,竟有那么大的神力。诗人杜甫写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诗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泪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一个舞蹈家在她微小的舞蹈动作活动的范围,能够让人们接近宇宙大自然的感觉,能够启发诗人感到天地为之久低昂,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张旭看到后,他的草书大为进步。公孙大娘舞剑器、杜甫的诗以及张旭的草书,这些都成了历史上的佳话传奇,成了我们今天难得的历史资料。

草书的简笔,匀连不断;草书的回转,更显顿挫韵味。草书的行笔快慢,皆因书体不同而异。如何造就行笔极尽其意态的效果,达到草书作品出神入化的境地?关键是多写、多练,熟能生巧。现录书圣王右军《草诀百韵歌》后四句,以示草书爱好者∶"意到形须似,体完神已全,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作为草书结尾。

文/王砚辉

图/王砚辉

排版/刘欣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网络”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